【井度上海】城市"冷空间"革命:防空洞里的24℃盛夏

⏱ 2025-08-03 23:05 🔖 爱上海 📢0
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
在静安区愚园路的地下长廊,退休教师陈阿婆正给"洞龄"超过半个世纪的混凝土墙敷设苔藓生态毯。"这是最新研发的保冷材料,"她手中的喷雾器喷出含相变微胶囊的水雾,"能比普通墙面多降温3.8℃。"这个由原人防工程改造的"纳凉图书馆",书架是用回收的防空门铸造的,每本图书都标注着适宜的阅读温度区间。

更令人惊叹的是虹口区1933老场坊地下的"冰窖剧场"。建筑师小林将废弃的肉类冷藏库改造成沉浸式演出空间,观众席温度恒定在22℃。"我们利用原有氨制冷管道做成声学装置,"他敲击着锈蚀的金属管,管内立即传来《夜来香》的冰凉旋律,"这些1940年代的冷链系统,现在成了最好的天然低音炮。"

徐汇区龙华机场旧址的地下油库则变身为"航空冷饮博物馆"。调酒师阿Ken用液氮将上海老品牌"正广和"汽水制成分子冰淇淋,盛放在3D打印的飞机涡轮叶片模具里。"通过热成像技术,"他指着墙上的红外投影,"我们发现这个半埋式结构的西侧墙体,在下午三点会自然形成低温阴影区,正好适合摆放1947年的老式冷饮柜。"

市人防办数据显示,今夏已有47处防空洞改造项目对外开放,日均接待市民2.3万人次。就像那位每天带着孙辈来地下画室的老画家所说:"这些曾经备战备荒的洞穴,现在成了城市呼吸的毛孔。"
上海龙凤419足疗按摩